果博·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(前台显示)

代码:300534
当前股价
1920_250px;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新闻动态

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媒体新闻 公示公告

走近中药:认识一下祛风胜湿的豨莶草,除了关节炎之外,还有哪些功用特点要掌握?

来源:百家号 作者:笑妈养生分享 时间:2024-7-23 阅读:

  豨莶草这个名字似乎知名度不大,但对中草药有所接触的朋友都知道,豨莶草其实是一味古老、且比较常用之品,早在《名医别录》里就有它入药的记载,并被列为“下品”。

  同时,豨莶草也像其他中药一样有多个别名,比如:黏糊菜、绿签草等等,但历代医家用得最多的还是豨莶草这个大名。

  从植物属性来说,豨莶草属菊科植物,入药者是豨莶、腺梗豨莶、或者少毛豨莶的全草,以往都是野生品,现在也有栽培。

  现代植物学发现,豨莶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,它的地面茎高达一米左右,上端部分分枝多呈复二歧状,表面密披短柔毛。对生纸质而三角状卵形的叶子,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者粗齿,两面都分布有柔毛。

  豨莶草还有头状样的花序,多数开在枝端排成具叶的圆锥形,花梗大概在2到4厘米长,同样也密披短柔毛;总苞为阔钟状,结出的瘦果呈倒卵形,表面有四棱。

  腺梗豨莶和豨莶区的外形稍微有点不同,其茎干多有分枝,有紫褐色的纵棱,也分布有柔毛和糙毛。卵形的叶对生,头状花序、花梗较长,密生腺毛。

  豨莶草的产地分布很广,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出产。它的茎干比较脆而且容易折断,断面为黄略色,叶片也基本破碎,气味较小,味道稍微带苦,入药者以叶多、枝柔嫩、颜色青绿而不带根须者为佳。

  现代科学发现,豨莶草的主要成分为豨莶苦味甙,以及一些生物碱。这些生物物质有一定的降血压、祛风湿作用,这一点和传统本草的认识是基本吻合的。只是古代本草家还认为,豨莶草还有一定的益气明目、燥湿养血之功,暂时还没有确认是何种物质有关。

  传统本草家认为,豨莶草性味苦寒,能入肝肾二经,主要就是能祛风胜湿、强筋壮骨,此外还有一定的益气明目作用。其炮制非常简单,采集后洗干净切段即可。

  综合历代医家对于豨莶草的运用,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:

  1、风湿痹痛:

  这是豨莶草最常用的一个功用,由于它能祛风胜湿而强筋壮骨,对于各种风寒湿邪阻滞经络而致的风湿痹痛,是用得比较多的,代表方剂有豨莶丸、豨桐丸等等。

  其中,豨莶丸适合长期慢性发作的风湿痹症,以各类关节问题比较合适。而豨桐丸则更适合一般性的风湿痹症,以筋骨酸痛为主要不适。

  2、镇肝定风:

  近现代中医发现,豨莶草还有一定的调控血压之用,这一点和中医的“镇肝定风”非常吻合。如头昏头晕伴有四肢麻木,腰膝酸软乏力,豨莶草可以和夏枯草、钩藤等配伍。

  同时,这里介绍一下几个和豨莶草相关的常用方剂:

  1、豨莶丸:出自宋代朱肱编撰的《南阳活人书》,组成包括组成:豨莶草、白芍药、熟地黄、川乌头、羌活、防风,主要针对风湿痹证、以及白虎历节。

  2、豨桐丸:出自清代毛世洪编撰的《济世养生集》,组成包括:豨莶草、臭梧桐两味,主要针对风湿筋骨疼痛之症。

  3、豨夏丸:这是一个年轻的方剂,由当代中医所创,组成包括豨莶草、夏枯草、龙胆草三味,适合上肢为主的风湿痹症,以及伴有肝风内动之证。

  最后,就豨莶草的辨识做一点简单的介绍:

  1、在广东、广西两地民间,有一种叫做豨莶草的草药,其植物属性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,和传统的豨莶草功用差别巨大,切记不能混淆。

  2、在云南昆明等地,也有以唇形科植物糙苏当作豨莶草使用的做法。也和传统豨莶草有区别。

上篇:

下篇: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• 105_105px;
  • 105_105px;

Copyrights © 2017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果博 陇ICP备180019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54号 证书编号:(甘)-非经营性-2024-0018

温馨提醒
icon
尊敬的用户,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,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。
一键下载放心安装
×
友情链接: